根除“物联网互联互通”顽疾,国家政策、联盟、机构齐出手!


来源:物联传媒   时间:2020-12-08 11:46:44


谈及物联网碎片化问题,业内无论是曾经以大企业为核心的生态联盟,还是近日由工信部和24位院士部门牵头发起的“OLA” 物联网开放智联联盟,都在致力于从通信协议和平台互通层面破解“诸侯割据”的局面,构建更庞大、自由、畅通的AIoT融合生态。然而事实上,一件物品从物理世界到数据世界的第一扇门,还未修缮尽成。这就是万物ID身份证——物品编码与标识解析体系。

物联网产业链有着极强的融合性,相关行业与行业、上游与下游的结合十分密切,贯穿其中的内在联结便是清晰完整的数据流,而数据的每一节流动都离不开万物编码与标识解析。只有从根源入口上解决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孪生映射,才能保证可溯、可视、可用,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破解互联互通难题有着不同层级的任务,除了通信协议的大一统、平台层的开放互通,还要向上有赖于更靠近数据产生侧的物联网标识体系建设。

带着对这一话题的关注,智联芯闻采访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广州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简称广州网络中心)理事长廖方宇。

标识解析:物联网核心技术的重要指标

微信图片_20201208090005.jpg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广州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理事长廖方宇

廖方宇表示,物联网技术体系层级架构清晰,核心技术包括了自下而上的传感网络(传感器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物联网技术实力的重要指标,尤其是高端精密传感器和具有物联网特色的MEMS传感器,也成为AIoT重要差距点之一)、识别技术(即万物编码和解析技术体系)、网络通信技术(包括蜂窝通信和主流的短距通信、低功耗广域通信等)、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及贯穿各层共性技术,包括芯片、安全技术和标识技术。

廖方宇分析道,对于当下的国情,借机新基建抢占全球智能产业新的制高点的时机已初步成熟,对于核心技术的投入,国家级牵头单位和科研单位应立足于科技先导性的战略定位,逐步打好数字化技术底座,而物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正是其中重要一环。

廖方宇认为,一个面向未来物联网产业需求的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应至少具备三大特征:安全性、公益性和技术领先性。关于安全性方面,因平台数据体量大且涉及各行业、各企业物理层的底层编码和商业机密,因此唯有中立性的国家级机构能够牵头完成并行使监管责任。关于公益性,则是符合了物联网平台一贯的商业模式“先投入后盈利”的客观规律。那么技术领先性,表现在哪里呢?

落成南沙,服务全国,引领全球

物联网起源初期,其编码方式多样杂乱,因此造成了成千上万种标识体系共存的局面,以及标识混乱、方式异构、无法互通的遗留问题。对此,运营单位广州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秉承打造科学标识体系的目标,坚持以开放共享和原生性保护为原则,致力于发挥标识体系“数字资源身份证”的使命,在进入物联网产业后保有其永久性、唯一性的根本属性。

从2013年平台立项到2017建成验收,再到投入产业三年实践以来,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已在全国完成6个根节点建设,分别是广州、北京、东莞、成都、长春和南京节点,日查询服务能力可达40亿次,标识的总注册量超870亿,标识的总解析量超110亿次。

微信图片_20201208090001.jpg

在完备性方面,该平台以“一物一码”的方式,对标识对象(包括实体物品和虚拟数字资产)进行逐一编码,在异构兼容方面,该平台已将Handle、 Ecode、 OID、 ISLI、 CSTR等主流标识体系进行互解,实现兼容互通,并以技术先进性主导了国内外主要标准组织的制定。在未来,一个万物即智能体的世界里,科学的标识体系将为信用体系的建设和运转提供有力支撑,降低互信成本,释放融合的价值,对跨场景、跨企业、跨行业的协作类应用有着重要启示。

国物标识平台建设,离不开顶层设计的助推

经过今年新冠疫情的考验,我国在公共管理和政策落实方面的领先性再次被印证。而一项新技术、一种新范式、一项新成果在产业内的推广渗透,亦需要牵头部门、顶层设计部门和标准制定等部门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和引导。

对于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而言,一方面,它承载了的打通数据互信、互联、互通、互利的物联网最重要的基础设施的产业使命,在秉承精准性、中立性和公益性的前提下,需要大量的前期技术投入和长期逐步的万物数据的积累,其建设成本之高、建设周期之长,和主要追求盈利性的纯市场运营模式存在天然矛盾,因此,政策的引导、标准的吸纳、顶层设计的结构呼应,对于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落地就显得尤为重要。

另一方面,受制于碎片化和孤岛化等难题困扰的物联网相关部门及从业者也需要主动拥抱标识解析平台等核心技术基建,追求长线发展。这不仅有对物联网当下的有序监管有即时裨益,也将为未来规模化商用后的长期业务创新和跨行业应用奠定了高效互通的底层平台。

微信图片_20201208085952.jpg

具体而言,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在连接学术成果与物联网市场的过程中,发现包括物联网产业在内的任何市场行为,都存在难以对单品追溯的监管难题。物品的编码与解析是为了互联互通和追溯监管等具体行业应用奠定基础,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强有力的监管政策和行业/市场标准才是制约其加入物联网标识体系公共服务平台的关键举措,也是引导行业自律发展、企业诚信经营的必由之路。目前,在关系民生重大安全层面的药品和冷链运输、食品监管等领域,已经有对应的追溯标准出台。但如何让更多的企业主动加入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是需要与各个行业领域监管部门共同探讨的。即便如此,国物标识平台对未来运营商业模式的探索从未停止。

众所周知,数据将成为AIoT时代最重要的资产,尤其是经解析和可溯源的大数据,在各行各业都是重要业务价值提取的原材料。那么,对于物联网编码和解析数据的归属、使用、收费和安全问题,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是如何平衡的呢?廖方宇向智联芯闻表示,介于平台的中立性和公益性,现阶段平台面向企业的服务并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主要在监管侧和数据互通性方面输出价值,间接反哺于企业。

未来,随着数据积累和生态体系的成熟,该平台必将通过可溯、可查、可管的业务形式对企业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因此当平台的市场化运营,也将采取先公益、后盈利的“迂回策略”。

落地行业应用,践行平台价值

国物标识平台一经推出,已得到包括智慧农业、物资管理、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在内的许多物联网细分行业的需求响应。目前,经过长期的技术演进和场景验证,已诞生一批典型的行业应用。

在国物标识平台赋能海尔制造产线的案例中,通过对海尔该产线生产全要素的标识注册,实现了对产线上物料管理、生产控制、质量管理、成品管理、物流售后的全流程标识解析服务,大大提升了供应链协同能力和品控、良品率。

在响应脱贫攻坚的政策下,国物标识平台与延安农产品联手打造了特色地方品牌。在延安农产品的种植、采摘、销售、直发、运输过程中,平台为农产品提供“一物一码”和全程品质溯源等服务,实现了数字化农业和大数据营销双重市场成功。

显然,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落地范围也在不断延伸,释放的行业价值也正随之爆发,随着政策和标准的完善,行业自律性的提高,企业认知度的提升,将成为企业内外部数据治理和双跨场景下行业创新的必要基础设施。

结语

事实上,物联网及AIoT产业的发展深度和广度已在全球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而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作为产业最重要的根基环节,也有望借机新基建,建成服务国内、引领国际的头部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腾讯微信支付支持全量商家小程序场景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功能 腾讯微信支付支持全量商家小程序场景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功能

精彩推荐

产业新闻

苹果发言人:富士康印度工厂进入试用期,将派遣独立审计师进行额外评估 苹果发言人:富士康印度工厂进入试用期,将派遣独立审计师进行额外评估

热门推荐

版权所有: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