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的“口误”,让我们对人脸识别产业有了深思


来源:物联传媒   时间:2020-09-16 11:46:06


如今,“刷脸”正在越来越普及,不管是工作、出行还是日常生活中,各种“刷脸”行为也越来越常见。在人脸识别技术加持下,人们只要带上自己的脸,走到任何地方都能通过“刷脸”来获取便捷性和高效性,因此“刷脸”也受到不少人的关注和青睐。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人脸识别行业市场规模已经来到了100亿元,而预计2021年还将突破400亿元。这无疑凸显出“刷脸”在我国所拥有的广阔市场和强劲潜力!不过,“刷脸”虽好,但刷得多了却也有些“副作用”,这不禁令人担忧。

想必大家都清楚,当前人脸识别技术并不完善,其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错判或误判的情况,鉴于此有些刷脸可能会存在各种问题和偏见。除此以外,人脸识别由于收集了用户的不少信息与资料,这些数据一旦遭到滥用或泄露,也将对人们的隐私带来危害。

尤其是后者,对于人们的威胁性无疑是巨大的!近年来,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曾曝出过人脸识别侵犯用户隐私的情况,例如APP ZAO事件、人脸识别第一案等等。这些事件的屡禁不止,透露出人脸识别对于用户隐私侵犯的肆无忌惮,个人信息毫无安全可言。

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过去,我们更多强调和重视的技术方面。认为是人脸识别安全技术不够,使得数据信息经常容易遭受黑客等入侵,从而造成用户隐私的泄露和滥用。但其实,在庞大的人脸识别产业中,拥有用户信息的企业方才是关键。

人脸识别在技术研发时,需要收集大量的人脸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学习,这个过程很容易造成对他人数据信息的侵犯。与此同时,人脸识别在应用过程中也可能面临数据被滥用的风险。而不管是在数据收集阶段还是应用阶段,主体都是企业方,因此其才是防患焦点。

9月12日,李开复曾在演讲中提到,其曾帮助旷视科技获取了美图与蚂蚁金服的大量人脸数据。这次发言虽被其解释为口误,但却并不为广大用户所买账。这段发言的背后,多少透露出我国人脸识别产业链的“黑暗面”,那就是人脸数据被企业方肆意买卖和滥用。

当我们放下戒备,将人脸信息托付给各种APP背后的平台和企业时,殊不知已经因为贪图一时的便利性而将永久的个人隐私出卖了。我们心里对企业饱含信任,但企业却只看向利益。在企业方的眼里,用户就像去年李彦宏曾说的那样,“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取便捷性”!

但我们真的是这样想的吗?显然不是,这只是企业单方面的想法。基于此,要想真正破解人脸识别背后的隐私安全“副作用”,不仅是要通过技术升级来实现对黑客的防患,更要通过用户意识升级以及企业认识与责任的升级,来抵御人脸识别产业背后的“黑色交易”。

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则需要我国进行以下三方面的努力:其一是划定人脸识别技术边界,确定在现阶段人脸识别究竟哪些领域适用,哪些领域条件不成熟下不可推广;其二是制定人脸识别应用条款,从应用范围、使用时限等方面加强对其监管;其三是建立人脸识别保障体系。

总而言之,人脸识别技术并没有好坏之分,其就像是把双刃剑,关键还是其背后的人。当前,作为握有人脸识别这把利器的执剑人,企业自身认识和责任的提升至关重要。除此以外政府对于行业的监管和对用户的保障也不容有失。只有做好了这三点,未来才更加可期。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智能手机以外,它可能是5G出货量最大的终端 智能手机以外,它可能是5G出货量最大的终端

精彩推荐

产业新闻

大家都在聊的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 大家都在聊的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

热门推荐

版权所有:物联之家 - 物联观察新视角,国内领先科技门户